堅持用藥,風濕才不會成絕癥
風濕患者誤區多
風濕免疫病是以類風濕關節炎、系統性紅斑狼瘡、強直性脊柱炎為代表的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免疫系統是保護自身免受病毒、細菌侵害的,對自己組織器官不反應的,這種現象叫免疫耐受。當免疫耐受被破壞后,就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。但大多患者存在認知度低和就診率低的問題,多半存在以下幾個誤區。
誤區一:風濕免疫病是不治之癥。目前,大多數風濕免疫病不能達到治愈。常見的類風濕關節炎、強直性脊柱炎需長期甚至終身服藥;系統性紅斑狼瘡涉及病變器官多,治療花費多,復發機會多。這都讓人們以為風濕免疫病是不治之癥。其實,多數風濕免疫病在急性期強化治療后便可得到長期緩解。只要平時規律復診服藥,并不影響生活、工作、生育及壽命。
誤區二:風濕病治也行,不治也行。多數風濕免疫病的治療效果不會立竿見影,患者首次診斷時可能積極就診,但隨著治療進行,往往會因服藥多、效果慢、易反復等產生“治也治不好,不治也不要命”的感覺。其實及早治療是控制風濕免疫病的關鍵。比如類風濕關節炎的最佳治療時機在發病后的前2年,可避免關節畸形及功能的喪失;系統性紅斑狼瘡更強調早期治療,緩解期堅持服藥,10年生存率可達75%以上;強直性脊柱炎若盡早規律治療,也可避免關節融合及脊柱強直,并不影響生活、工作。
誤區三:治風濕病,西醫不如中醫?癸L濕西藥的確有一定不良反應,但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用藥并嚴密監測不良反應指標,大多可以安全耐受。然而,抗風濕中藥有些是毒性很大的藥物,例如雷公藤可抑制生殖功能和出現急性粒細胞缺乏,如果麻痹大意不注意監測而盲目應用,會導致嚴重后果。
兩張圖解釋治療規律
第一類是“治療不當型”(圖1)。這類患者往往起病時不是很重,只有一些關節痛、肌肉痛癥狀,少數部位皮疹,或反復發熱等。到醫院檢查,異常指標也不是很多。很多病人在一些診所或者小醫院的非風濕免疫?浦委,吃一些消炎止痛藥后“好了”:即關節不痛了,或者其他癥狀消失了;颊咭簿筒辉谝饬,藥也不吃了。但其實疾病并沒有好,只是控制了癥狀,此時一旦有其他誘因,如受涼、勞累,尤其是長期熬夜加班、暴曬太陽等,就容易誘發疾病了(圖1的C1~C2階段)。疾病復發時可能比初始階段癥狀更重,醫生可能會加大藥量控制癥狀。但不少患者反復發作時,還是僅僅滿足于止痛,只要不痛了,沒有什么癥狀了,又不吃藥了。如此反復,發作會越來越頻繁,受累器官越來越多,病情越來越重。醫生不得不用更大劑量的藥物控制病情,但副作用隨之增加,治療效果會越來越差,最后真成為不治之癥了(圖1的C3~C5階段)。
第二類是“正確治療型”(圖2)。風濕免疫病起病后,不管癥狀是輕是重,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,90%以上的患者都有辦法控制病情。但此后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,不得擅自減藥或停藥。有些朋友擔心“看到說明書上寫了好多副作用,很怕”。盡管“是藥三分毒”,但只要在?漆t生的指導下定期復查,副作用也沒那么可怕。在醫生的指示下按時服藥,持之以恒,即使有什么誘因導致疾病復發,也不會太重,醫生也容易控制(圖2的D1~D2階段)。隨著藥物長期控制,癥狀慢慢消失,沒有器官受累或受累程度小,藥物劑量減低,副作用就沒有了,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了(圖2的D3~D5階段)。
風濕免疫病別亂吃補品
在解讀了風濕免疫病的誤區,并教給大家如何合理用藥之后,我還想提醒大家一點——別亂用補品。在臨床上,經常有患者問我:“孫大夫,我得了風濕免疫病,是不是免疫力弱了呀,能不能給我開點藥,補一下,提高一下免疫力,我的病是不是就好了?”
我想告訴大家的是,正在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風濕免疫病患者,服用所謂“提高免疫力的藥物”要小心,因為這些藥物如果產生效果的話,可能干擾醫生的治療。因為風濕免疫病就是免疫系統的功能太強了,但是沒有打擊細菌或者病毒,反而攻擊我們自己的細胞或者組織。這時候如果增強了免疫力,不就加重了疾病嗎?
風濕免疫病患者用的藥物大多數都是免疫抑制劑,讓免疫功能有一定下降。盡管有引起感染的風險,但醫生會拿捏好用藥的種類和劑量,使得既控制了風濕免疫疾病,又不至于引起感染。正是因為免疫制劑的應用有比較大的風險,我們強調在專家的監控和指導之下應用。我建議,患者只要注意足夠的營養、不要有太大的工作壓力、充分休息,保持愉快的心情就夠了。
藥用木瓜治類風濕
安徽潘女士提供:我舅舅患有多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,我在網上看到有個食療方據說可治此病。具體方法是:每天喝1杯鮮木瓜榨成的汁,或者吃木瓜,需長期堅持。同時,可以減少藥物用量。不知道有沒有科學道理,想請專家點評一下。
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楊璞點評:木瓜有兩種,一般產于我國安徽宣城的是一種藥用木瓜,亦稱鐵腳梨、宣木瓜。大家平時食用的木瓜,即超市、水果店里的木瓜,叫做“番木瓜”。兩種木瓜性味、功效不同,應予以區別。宣木瓜具有平肝、舒筋、活血、通絡、化濕、和胃的功效,多用于輔助治療風濕性關節炎。番木瓜具有健脾胃、助消化、潤肺燥、除熱痰、通乳汁等功效。所以,網上這個方子可能是誤傳,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治療作用的應該是藥用木瓜,而不是大家常吃的水果類木瓜。藥用木瓜的食用要遵醫囑,建議患者先到正規醫院風濕病門診咨詢中醫后再對證食療。
清熱解毒,巧治風濕
張鳴鶴,山東省中醫院風濕病科主任醫師、教授,山東省突出貢獻的名老中醫藥專家,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導師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
在山東省中醫院,活躍著這樣一位老人:他已退休20年,卻仍堅守在工作崗位,考慮的不是如何頤養天年,而是如何在有生之年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;他已至耄耋之年,但耳聰目明、思路清晰、精神抖擻,工作起來全身心投入,這股精力和干勁連年輕人也自嘆不如……這便是風濕科張鳴鶴教授。
張老從事風濕免疫性疾病治療五十多年,在風濕、類風濕、強直性脊柱炎、腰椎病、增生性關節炎、系統性紅斑狼瘡、多發性肌炎、皮肌炎、大動脈炎、白塞病、痛風、銀屑病等風濕免疫性疾病方面有著獨特見解。他認為,多數風濕病,特別是在急性發作進展期,都離不開致炎因素的作用,炎癥造成的“紅腫熱痛”與中醫的熱痹主證相吻合。因此,他創造性地提出了“因炎致病”、“因炎致痛”和“炎熱灼痛”的熱毒致痹學說,把“清熱解毒”這一方法巧妙用于風濕免疫病的治療上,形成獨特的治療風濕病十八法。
一次,一位因西藥副作用太大而“走投無路”的白塞病患者找到張老。診治之后,張老認為,甘草有類似糖皮質激素的作用,卻沒有不良反應,對不能耐受西藥的患者,不妨試試“甘草方”。仔細開方配伍一試后,這位患者治療效果出奇的好。治療中,張老一直堅持“貴的不代表療效就好,便宜藥也可以治好病”的原則,總是替病人打算,喜歡開小處方。很多外地患者會把病情、治療效果等給張老寫信詳細“匯報”,而這些信件張老也會一一保留并裝訂成冊。
張老表示,在我國,風濕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,患病率約有14.1%,雖然病情輕重不一,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。很大一部分風濕性疾病難以徹底治愈。除了堅持正規的治療,適當、適時使用中藥,可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和減少部分使用免疫抑制劑帶來的毒副作用,起到“增效解毒”的作用。比如很多脂膜炎患者比較肥胖,這與中醫所說的“痰”、“濕”堆積有關,可采用清化濕熱、化痰散結、活血化瘀的治法。
張老提醒,風濕病可能隨時找上門,因此,生活中每個人都要注意預防。比如避免過強的陽光長時間直射皮膚;季節轉換時要預防感冒,避免過度疲勞、工作“連軸轉”等;飲食上注意“涼補”,海鮮、羊肉等熱性的食物要限量等。出現以下癥狀最好到風濕科檢查一下:原因不明、不規則、反復的發熱;長期不明原因的疼痛,包括關節、頸肩、腰背、足跟等處或伴有關節的腫脹;皮膚黏膜癥狀,如反復皮疹、光敏感、皮膚紅斑、口腔潰瘍、皮膚潰瘍等;晨起時關節出現僵硬,活動受限,特別是影響翻身、扣衣服、握拳等活動時;手指端、腳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、發紅或伴麻木、疼痛等。
![]() |
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郎茂山路麗景苑小區10號樓1-1301室
電話: 0531-88919189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