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脈曲張、脈管炎,治有五法
外周血管病主要包括阻塞性脈管炎、雷諾綜合征、紅斑性肢痛癥、下肢靜脈曲張、深靜脈血栓形成以及血管瘤等多種疾病,臨床治療頗為棘手。
一、活血化瘀
氣血乃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,氣血流通無所不至,故“血脈流通,病不得生”,特別是“脈者,血之府”,故血管病表現為血瘀最為常見,雖然其臨床表現不一,但其瘀阻血脈,隧道不通之機理則一,用活血化瘀,異病同治。
常用紅花、桃仁、赤芍、川芎、當歸、丹參、郁金、水蛭、生蒲黃、川牛膝等。
丹參、威靈仙、王不留行各12克,桃仁、當歸、川芎、郁金、延胡索、茯苓、炮穿山甲、黨參各9克,紅花6克,甘草4克。
頭2煎內服,3煎加酒少許,青蔥3支,外熏患處,日2次。7劑后腫勢略退,活動則酸痛加劇,青筋仍暴露,舌苔薄膩,脈細澀。病已經年,難求速效,同上方去郁金,加海藻、昆布各9克,用法同前,服30劑,月經來潮,病情顯著好轉,局部腫脹消退13厘米,皮色不紅,肌肉柔軟,活動時偶爾發現右大拇指青筋暴露,仍以上方改為散劑服,每服6克,日2次,再1月,癥狀全部消失。
二、溫以散寒
用于肢體寒冷發紫,疼痛劇烈,舌淡脈細,或脈搏難以觸及屬寒凝型慢性血管病。
附子、赤芍各10克,桂枝、當歸、川牛膝各15克,干姜6克,生黃芪24克,黨參18克,白術12克,紅花9克,甘草5克。
服30劑后癥狀次第消失。繼以河車大造丸,每次6克,日2次,連服3月而愈。
三、清熱解毒
用于局部紅腫疼痛、高熱煩躁、舌紅脈數等熱毒型周圍血管病,如急性血管炎及病程日久,肢體出現潰爛繼發感染者。
金銀花、玄參、丹參各15克,忍冬藤30克,當歸、丹皮各9克,川牛膝10克,乳香、沒藥、生甘草各4.5克。
另用中藥洋金花浸液外洗,足趾潰瘍逐漸愈合,下肢疼痛消失。
四、扶正祛邪
用于身體虛弱,肌肉萎縮,肢體慢性潰瘍久不愈合,或疾病恢復期,正氣耗傷的周圍血管病。
臨床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、補陽還五湯、桃紅四物湯加減。
生黃芪30克,桂枝、地龍各6克,當歸、紅花、川芎、王不留行各9克,桃仁、川牛膝、威靈仙各12克。
8劑后,下肢有汗,為循環來復之兆,同上方加鹿角9克,桂枝加為9克,以加強溫通補益之力,連服12劑,癥狀完全消失。
五、軟堅散結
用于患肢結節、硬索狀物,腫脹疼痛,或肢體麻木、發冷疼痛屬痰瘀交阻型的周圍血管病,如結節性脈管炎、血管瘤等。
常用藥物如夏枯草、牡蠣、玄參、海藻、昆布等,與化痰藥如瓜蔞、貝母、海浮石或活血藥當歸、莪術、紅花同用。
若病情頑固難愈則用蟲類搜剔,如水蛭、虻蟲、全蝎、地龍等以加強療效。
海藻、昆布、貝母、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赤芍各9克,牡蠣30克,黃藥子18克,柴胡、川芎、牛膝各4.5克,生地15克,甘草3克。
7劑后局部紫色轉淡,且有收縮之佳象,治有效果,仍守之,原方加水蛭粉(吞)3克,治后腫塊逐漸收縮。癥延已久,勢難速效,同上方再加莪術9克,7劑后將原方制丸常服,緩圖根治。
![]() |
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郎茂山路麗景苑小區10號樓1-1301室
電話: 0531-88919189
|